气动阀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气动阀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陶侃何以欲废王导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17:36:09 阅读: 来源:气动阀厂家

陶侃欲废王导,说说而已,并未付之行动。假如真的起兵,又是一场内战,在晋历史新知网上的灾难就更多了。正因为只是说说,所以《晋书?陶侃传》无此记载。但又确有此事,见于《晋书?庾亮传》:

“陶侃尝欲起兵废导,而郗鉴不从,乃止。”

问题是:陶侃何以欲废王导?陶、王之间哪来那么尖锐的矛盾?

田余庆《东晋门阀政治》认为此事“当在咸和五年(330年),即庾亮居芜湖的次年,也就是郭默擅杀江州刺史刘胤,王导循势以郭默为江州刺史的时候”。此说有理。大致从咸和四年平定苏峻之乱起,有一系列人事问题使陶侃对王导非常不满,到咸和五年郭默之乱,陶侃恼火已极,遂有起兵废王导之谋。

先看一下这几位军政要员当时的境况。 >陶侃在平苏峻之乱中立了头功,加官进爵,为侍中、太尉,加羽葆鼓吹,改封长沙郡公,邑三千户,赐绢八千匹,都督荆、雍、益、梁、交、广、宁七州军事,移镇巴陵。陶侃此时拥有东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,又有崇高的政治地位。诚如慕容致陶侃信中所说:“今海内之望,足为楚汉轻重者,惟在君侯。”他势大气粗,遂可以蔑视王导。

庚亮因苏峻之乱所受的打击最为沉重。他本来是护军将军、给事中、中书令,以帝舅之尊辅政,排挤王导,“政事一决于亮”。而“苏峻之祸,职亮是由”,在京师打了败仗仓皇逃走,全亏温峤提携,戴罪立功。乱平之后,他“泥首谢罪,乞骸骨,欲门投窜山海”(晋书本传)。照顾帝舅,出为持节、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、平西将军、假节、豫州刺史、领宣城内史,镇芜湖。他刚刚犯了严重错误,降职贬官,离开中枢,此时兢兢业业,格外谨慎小心。

王导在苏峻之乱中无过无功,但乱平之后他的处境大为改善。本来他在王敦败亡后失去了军事后盾,受庾亮排挤,近于“靠边站”的状态。苏峻之乱打击了庾亮,他又直起腰来了。祸乱证明了他比庾亮高明,平乱又提高了他的支持者亲家郗鉴的地位。通过招纳降将,又增强了在京城的军事依靠力量。成帝尚幼,朝政由他一手把持。 在这样的态势下,有一系列人事问题,王导的处理引起了陶侃的强烈不满。

1.孔坦问题

孔坦本是王导兼领扬州刺史聘任的别驾,咸和初迁尚书左丞。苏峻乱起,他向王导、庾亮提出过如何保卫京师的正确建议,庾亮不纳。苏峻破京师,孔坦奔陶侃,侃引为长史。军事部署及作战方略,孔坦都有很好的建议,陶侃十分赏识。乱平之后,“侃欲将坦上,用为豫章太守”(世说方正注引王隐晋书)。而王导却要用孔坦为丹扬尹(相当于今之首都市长)。战乱后的京师是个烂摊子,孔坦发脾气不接受,结果任命为吴兴内史。陶侃想用孔坦而王导不给,难免不愉快。

2.卞敦问题

卞敦是卞壶的堂兄,苏峻乱时官都督安南将军、湘州刺史、假节。卞壶父子在京都保卫战中英雄牺牲,一门忠烈;卞敦在平乱中消极观望,按兵不动。陶侃、温峤、度亮联军东下平乱时,卞敦拥兵不下,又不输送军粮,只派了一名督护带领几百人跟随大军,做做样子。这件事使陶侃“切齿忿之”,由于他不给军粮,害得陶侃十分被动。联军正在建康周围与叛军激战且屡战失利之际,军粮又吃光了。陶侃向温峤发火,说:“没有粮吃,我要撤兵回荆州了!”经温峤说服,才坚持打下去:乱平之后,陶侃“奏(卞)敦阻军顾望,不赴国难,无大臣之节,请槛车收付廷尉。”在陶侃看来。卞敦罪不容诛;不料王导却“以丧乱之后宜加宽宥”,将卞敦调任安南将军、广州刺史。卞敦因病不能赴任,又征为光禄大夫,领少府。位列三公、官居太尉的陶侃说的话,到了丞相王导那里等于白说,陶侃能不恼火吗?

王导这种处理,司马光也大不以为然,他在《资治通鉴》叙此事后论曰:“卞敦位列方镇,兵粮俱足,朝廷颠覆,坐观胜负,人臣之罪,孰大于此!既不能明正典刑,又以宠禄报之,晋室无政,亦可知矣!任是责者,岂非王导乎?”

这就是王导的“愦愦”之政。其实王导一点也不糊涂,他在处理高级士族的内部矛盾中,专务宽大,目的全在广施恩惠收买人心,www.lishixinzhi.com以维系风雨飘摇的东晋政权,同时巩固、发展自己的势力。这套手段,陶侃越看越清楚。所以卞敦问题他只生闷气而无对策;下面的两例,他就针锋相对采取断然措施了。

3.梅颐问题

据《世说?方正篇》载:豫章太守梅颐出了问题,王导派人来逮捕了他。陶侃说:“天子富于春秋,万机自诸侯出,王公既得录(收捕),陶公何为不可放!”派人到江口把梅颐夺下来了。

陶侃解救梅颐,是因为梅颐之弟梅陶于陶侃有救命之恩。当年王敦扣留了陶侃,要下毒手,当时梅陶是王敦的咨议参军,劝王敦说:“周访和陶侃是亲家,如果杀了陶侃,周访焉能不问!”其时周访任豫章太守,号为名将,王敦不能不有所忌惮,于是放走了陶侃。此时陶侃知恩报恩,保护了梅颐;同时表现出他对王导不再买帐,王导的命令,他断然用行动否决了。

4.郭默问题

郭默是北方南来的流民帅,骁勇多诈,带兵打仗颇有战斗力。平苏峻之乱时任后军将军,乱平后被征入京任右军将军。他不愿干,又出于私怨,突然袭击杀死了江州刺史刘胤,诈称“奉诏”,传胤首于京师;自己就住进了刺史府。这明明是叛逆之罪,而被苏峻之乱闹怕了的王导,生怕又出第二个“苏峻”,不但不治郭默之罪,反而顺势任命郭默为西中郎将、江州刺史。这种处理实为昏谬,此例一开,真是“国将不国”了。

陶侃与刘胤、郭默均无个人恩怨,他一得到消息,立即断定郭默有诈,随即出兵致讨。参佐多劝陶侃等朝廷下诏再出兵,陶佩不听,一面上表请讨郭默,一面致书王导,责问他:“郭默杀方州,即用为方州;害宰相,便为宰相乎?”这话十分尖刻,却也在理。但也要看到,陶侃未奉朝廷之命就擅自出兵,也是不合法的。这表明,陶侃已全然蔑视王导,对王导的不满发展到了用军事行动予以驳斥的高峰,已接近起兵废王导的边缘。

郭默当然无力对抗陶侃,大军一到,郭默断头。而王导老谋深算,对陶侃这一行动全取妥协退让。他本来按郭默的诬报,把刘胤作为“叛逆”,把郭默送来的刘胤首级悬于大航示众;接到陶侃的报告后,他就把刘的首级收下来了,并发诏命庾亮助陶侃讨郭默。这就使陶侃出兵合法化了。杀郭默之后,王导又按照平叛有功的规格,以诏命奖励陶、庾,诏侃都督江州(连前共督八州),领刺史,增置左右长史、司马、从事中郎四人,椽属十二人。加给庾亮的爵赏,亮苦辞不受。陶侃来书那样气势汹汹,他的答书只作了一点解释,对陶侃擅自出兵不但毫无非议,且表示赞赏。陶侃怒冲冲地发兵讨郭默,并欲废王导;王导的退让应该说起了化解作用。

过了九年,咸康五年(339),陶侃逝世五年之后,庾亮又有废王导之谋,有致郗鉴的一封信,其中说:“昔于芜湖反复,谓彼(王导)罪虽重,而时弊国危;且令方岳道胜,亦足有所镇压,故共稳忍,解释陶公。”这说的就是330年陶侃欲讨王导之事,表明陶侃当时曾与庾亮、郗鉴商议过。王导退让,庾亮调解,郗鉴反对,几个因素起了作用,使陶侃废王导之谋未成事实。

苏峻乱后王导执政,尽管奉行“镇之以静,群情自安”的方针,竭力协调矛盾,而其举措仍多有悖谬,为朝臣所非。所以,陶侃对王导的不满,可能不仅是上述几个问题。不过,双方并无你死我活的深仇大怨,一方面王导忍让,一方面陶侃也不是王敦、桓温式的野心家,他“季年怀止足之分”。所以,起兵废王导终究只是一时气忿。咸和九年(334),76岁高龄的陶侃上表逊位,向朝廷告辞,以腑肺之诚向皇帝建言:王导、郗鉴、庾亮“即陛下之周召’”。关于王导,他说“司徒导鉴识经远,光辅三世”,评价还是很高。过去的嫌隙,了无痕迹,表现了老将军心怀的坦荡。

“陶侃尝欲起兵废导”,一个“欲”字始终不能去掉:这是历史新知网的幸运。

仙凡传国战版

太古封魔录下载

灵域仙魔官网下载

封神绝仙破解版